密码被破译:甲午战争失败的关键原因
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,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。晚清政府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地赔款,丧权辱国,台湾等岛屿割让给日本达50年之久。
但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真实原因是什么?历史学家说原因在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在战前不作认真准备,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“避战自保”的方针,贻误战机;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,不惜挪用军费,置国家利益于不顾:日本在战争中的准备和实力都优于中国;清廷在战略上的失误,比如在日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,清廷仍然命令不要主动出击,也不要贸然过鸭绿江;清军内部的矛盾和不协调,以上综合导致了中国的失败。
中日大东沟海战
实际上在1894年清军的北洋舰队实力在亚洲排名第一,在世界位列第七。北洋舰队无论是排水量还是武器配置上都优于日军,而且当时北洋舰队主要指挥官都受过英法先进海军的培训,每只舰艇都有英法海军顾问、德国参谋,在训练和实战上都强过日军。
历史回到甲午战争之前的1886年,北洋舰队在北上海参崴途中,访问日本长崎,舰上水兵到岸购物喝酒时与日本当地人发生冲突,双方互有死伤,日本警察要扣留北洋舰队的水兵,北洋舰队不允,与日本警察和军队对峙。日本方面妨碍于北洋舰队船坚炮利,未敢造次,先清军赔款了结。这是晚清政府难得的一次外交胜利,也是最后的强硬,在日本看来,是一次对外的失败。
展开剩余50%其实当时北洋舰队可以借这个机会,把新生的日本海军全部消灭。这是由于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之后,不愿再起事端,结果给了日本喘息的机会。在这个事件中,北洋舰队的发电密码本被日本人拾获,日本以此破解了清政府的发电密码,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。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所有发电信息悉数为日本舰队掌握,北洋舰队的作战方案、舰队布置、作战方向,日本海军一览无余。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源自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。日军完全掌握北洋舰队的布防、设置、配备、战法,而8年后,清军对日军一无所知,还误以为日本海军远远落后于自己。
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200余官兵壮烈殉国
1894年7月25日,日本军舰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,挑起与中国晚清政府的直接冲突。甲午战争揭开帷幕。在日本海军不断滋事后,丁汝昌上报李鸿章后,日本方面通过破译中方电文,洞悉清政府不想开战,只是一味躲港避战,所以才大胆派遣舰队到中国近海,在东沟(今辽宁省东港市)附近海域与北洋舰队决战。北洋舰队各舰联络也为日军掌握,导致舰队还未出港就被封锁,无法支援其他舰只。邓世昌的致远号最后冲撞日本旗舰吉野,因为其他军舰无法联合作战,在弹尽粮绝之示,只能与对手同归于尽,其实也是无奈之举,如果得到其他舰艇的支援,邓世昌及200余名官兵完全可以存活,甚至可以惨胜,然而事实没有如果,北洋舰队全军覆没,虽然在8年前赢得一场外交胜利,但是却因密码本丢失为甲午战败买单。
这就是真实的历史。
发布于:吉林省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每餐几毛钱回扣,9年时间从学生餐费里捞了23万!老师竟做成这样
